注册会员会员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资讯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发布时间:2020-04-16 19:07:00 点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成立于20014月,系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包括总部及4个直属单位,总部设在北京,直属单位分别是:云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新疆天文台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要从事天文观测和理论以及天文高技术研究,并统筹中国天文学科发展布局、大中型观测设备运行和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负责科研工作的宏观协调、优化资源和人才配置;重点研究领域有: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和演化、天体高能和激发过程、恒星形成和演化、太阳磁活动和日地空间环境、天文地球动力学、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空间天文观测手段和空间探测、天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共有在职职工1268人(其中科技人员1203人、科技支撑人员399人);建设有7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学研究生495人(其中硕士生265人、博士生230人)、在站博士后58人。 [1]  20195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了这一重大发现。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机构前身

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开始于1998年。按照中国科学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知识创新基地的部署,经天文学界的努力,天文基地被列入首批启动的知识创新基地之一。当时,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布局集中在院属五台三站一中心,其中的五台分别是: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和陕西天文台;三站分别是:乌鲁木齐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和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卫站;一中心是南京天文仪器中心。

1999416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在院属五台三站一中心的基础上,批准组建国家天文观测中心

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的定位是:统筹科学院天文学科发展的布局、大中型观测仪器设备运行以及未来发展的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立项实施;建立天文研究工作网络,由天文观测中心负责科研工作的宏观协调和指导,研究工作仍分布在各天文台站及与大学联合成立的中心进行管理和实施;争取在2000年末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天文台和若干天文研究机构,组成中国科学院天文研究新体系。

1999423日,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北京天文台作为其总部所在地)举行成立大会和挂牌仪式;519日,艾国祥被任命为国家天文观测中心主任,汪景琇、王宜、杨福民、严俊和罗国权被任命为副主任。

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确立了宇宙大尺度结构等九大研究领域,重点支持了兴隆等五大观测基地和28个创新研究团组,组织了国家天文观测中心首批首席研究员和研究员的公开招聘和聘任,开启了在中国天文学领域每年一度的十大天文科技进展评选工作,形成了较为利于科学创新的必要的规章制度。至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具雏形。 [1]  [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并发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

2001327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了中国科学院《关于组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请示》,同意撤消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成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事业编制总数由1002名减为957名;同时批复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事业编制721人不变。中国科学院天文创新基地的布局由此初步完成。

200142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规定国家天文台是院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直属事业单位,与研究所同等级别。

国家天文台组建后,原北京天文台融入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台的法人资格被撤消;云南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一并整合到国家天文台,不再列为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成为国家天文台下设机构,保留原级别并具法人资格;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其中天文光学技术实验室改建为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也成为国家天文台下设机构,具法人资格;撤消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将其70名编制划转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由于历史悠久承担着中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课题,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继续保留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其主要学科方向、大型设备的运行和观测基地的建设受国家天文台宏观协调和指导。 [1]  [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条件

编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共有在职职工1268人,其中科技人员1203人、科技支撑人员399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75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数据均为20163月该研究所官网显示信息 [4]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4人、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9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 [1] 

专职院士名单

姓名

性别

专家类别

学科类别

王绶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文学

陈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文学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

艾国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天文学

周又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文学

武向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文学

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文学

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不全):毛淑德李菂 [5]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名单不全):赵刚、韩金林颜毅华陈学雷、张枚、邓李才、赵永恒、黄茂海、袁为民、刘碧芳盘军、马冠一、陆由俊、高亮、詹虎、刘继峰、朱明、田文武、梁贵云、陈鼎、平劲松、田丰、张洪起 [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名单(名单不全):武向平、赵刚、韩金林、颜毅华、陈学雷、张军、张枚、吴宏、张洪起 [7]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部门

截至2014年底,中国国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建有七个中国科学院院重点实验室,并与二十余所大学、科研机构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在中国河北兴隆,密云等地建有观测台站。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依托在国家天文台。 [1]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 [1] 

观测台站具体分布地点:河北兴隆、密云、怀柔、天津武青、昆明凤凰山、丽江高美谷、澄江抚仙湖、新疆南山、新疆奇台、新疆喀什、新疆乌拉斯台、西藏阿里、西藏羊八井、内蒙古明安图、吉林净月潭 [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设施资源

·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图书馆位于国家天文台总部A1楼,与天文科普厅连为一体,是以天文为主题,为天文科研教学服务、文献资料丰富的图书馆。根据20163月国家天文台官网显示信息,该图书馆馆藏6957册天文物理相关藏书,2795册(合订本)天文物理相关期刊。图书馆还设立有专门的数字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数字文献。图书馆阅览室配备了有线及无线网络,设有计算机信息点和文献扫描打印设备供读者查阅获取文献使用。 [9] 

·         观测设备

LAMOST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负责运行了国家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负责在贵州省大窝凼组织实施国家大科学工程—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设工作,并拥有2.16米光学望远镜、2.4米光学望远镜、50米射电望远镜、40米射电望远镜、25米射电望远镜、1米太阳塔等一批中等口径天文观测设备。 [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

2001年国家天文台与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建立的中德射电天文伙伴研究小组;与美国大熊湖太阳天文台、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多个研究单位、法国墨冬天文台等长期太阳物理合作研究计划;2005年与欧洲空间局赫歇尔空间红外天文台”SPIRE载荷仪器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成为正式合作方;2005年与法国巴黎天文台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005年与日本国立天文台、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建立东亚地区核心天文台联盟2006年国家天文台与阿根廷SanJuan大学天文台合作项目卫星激光测距仪在阿根廷正式投入观测运行;2006年中法两国签订了《关于合作执行SVOM任务的谅解备忘录》,国家天文台主持有效载荷科学论证,并将承担地面科学应用系统的建设任务;2007年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草签“中法宇宙起源联合实验室协议;2007年参与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国家天文台主要承担地面接收系统的任务和参与VLBI的测轨任务;中俄航天合作项目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WSO-UV等;2008年与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签署了中美射电天文全面合作协议。 [10] 

·         学术交流

国家天文台与欧美日韩等多国天文研究机构签有各类合作协议20余项,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有经常性人员互访,并联合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2004年,国家天文台被认定为中国科学院与第三世界科学院奖学金学者培训基地。2001-2007年,国家天文台总部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合作共1364人次,接待来访的国外科学家1137人次。 [10]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成就

编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成果

2013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有在研项目803项(包括新增项目239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6项(新增1项),主持财政部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承担(或参加)课题24项(新增9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25项(新增9项),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新增1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新增1项),主持(参加)重大项目课题5项(新增3项)、重点项目16项(新增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1项)、创新群体研究项目1项、面上项目114项(新增36项)、联合基金项目19项(新增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2项(新增53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B类专项1项(新增1项,其中主持项目2项、课题12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课题2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原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课题26项(新增4项)、院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承担院级国际合作项目3项(新增1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5项(新增9项);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642篇(含会议论文)、出版著作2部,全年新增专利受理44件、专利授权33件。 [11] 

2014年,国家天文台共有在研项目1047项(包括新增项目371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3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新增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17项(新增4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含军口)20项(新增9项),主(或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新增1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新增0项)主持(参加)重大项目课题4项(新增1项)、重点项目8项(新增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新增2681项)、创新群体研究项目1项、面上项目111项(新增32项)、联合基金项目17项(新增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9项(新增6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B类专项1项(新增0项,其中主持项目2项、课题12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课题14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19项(新增5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部和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2项(新增1项),院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承担院级国际合作项目4项(新增1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9项(新增4项),国家天文台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74篇(含会议论文)、出版著作6部,全年新增专利受理78件、专利授权32件。 [12] 

2019516日,在嫦娥四号落月4个多月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该台研究员李春来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而此前,人们并不确定月球深处究竟有什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了这一重大发现。该发现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 [2] 

部分成果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

获奖类别

获奖名称

完成人(主要参加者)

2008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通过恒星丰度探索银河系化学演化的研究

赵刚、陈玉琴、张华伟、施建荣、梁艳春

2008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绕月探测工程数据接收系统

张洪波(1

2008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精密测轨

张洪波(10

2008

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

绕月探测工程

欧阳自远(4)、李春来(9)、邹永廖(23)

2009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绕月探测工程

欧阳自远(4)、李春来(9)、邹永廖(23)、张洪波(42)

2009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太阳磁场结构和演化研究

汪景琇

2010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近邻星系的多波段观测性质

吴宏、夏晓阳、邵正义、曹晨、郝彩娜、邓祖淦

2010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太阳活动区磁场研究

张洪起、包曙东、刘煜、王海民

2010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我国第一个海外高精度人卫激光测距站成功建立

韩延本、王谭强、刘卫东、瞿锋、邓建、尹志强

2010

国防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转发器式卫星测轨定轨方法与技术

施浒立(2

2010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转发式导航卫星测定轨方法与技术

施浒立(2)、艾国祥(3)

2011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利用强激光成功模拟太阳耀斑的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

仲佳勇(1)、王菲鹿(11)、赵刚(15)

2011

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

嫦娥二号工程

严俊(4)、李春来(9)、刘晓群(10)

2012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嫦娥二号工程

严俊(4)、李春来(9)、刘晓群(10)、刘建军(36)、刘建忠(50)

2012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发布

——

2012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地球静止轨道大面阵凝视相机技术

姜爱民(3

2013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阿根廷SanJuan站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设计、集成与实现

刘卫东(2)、韩延本(6)

2013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基于移动通信广播网络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

施浒立(5

2013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创新成果奖

星地一体室内外无缝位置服务平台与应用

施浒立(4

资料来源: [1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创办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核心英文学术期刊《Research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RAA),还办有中文核心期刊《国家天文台台刊》、《天文研究与技术》和现代科普刊物《中国国家天文》。 [1] 

Research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RAA)获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百强报刊奖。 [1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普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利用原有的专业天文设施、天文仪器设备的作用,把沙河站的天文观测区建设为国家天文台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并对外开放,2002年科学技术部、中宣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将该基地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3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单位联合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2004年为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政府命名为天文科普基地

北 京  同  相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BeiJing tong xiang ke ji you xian gong si

营销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大厦4号楼1115

研发中心:成都市郫都区绿地盈创国际2号楼 

公司网址:www.bjtongxiang.cn

联系人  :毕孔   (销售总监)

咨询电话:1800118 0685

联系邮箱:bk@bjtongxiang.cn

 

    文章评论
    内容:
    验证码:

    安防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nfunke.com

    yinhe.org